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美 廊

【IG】由 自 己 而 自 由『 I am free from myself 』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确定性  

2018-06-21 18:17:11|  分类: 随笔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
今日夏至,意味着什么?

这是一个有点无聊的问题,因为看起来没有什么意思。

不过,我要赋予它意义,因为我自己的需求。

所以,对于每一个人来说,除了自己的需求,其它的基本是无聊的。

这样的逻辑,并不是很严密,但没有几个人会关心。

农历的节气,有着阴阳历的特质,和生命的关联性很大。

这是我在父亲临走的那一段时间里,才有所了解的。

不太记得那一次,是哪一个节气了,回去看父亲。

父亲说,节气太厉害了,我感觉他感受到了来自天气变化的反应。

那可能是立秋,或者更冷的节气,父亲的身体状况,面对着更大的考验。

我之前,是很不敏感的,对于外界的环境变化。

有时,我甚至会逆着天气,保持一种自己的想法,比如不怕冷。

当然,这是有用的,因为的确不怕冷,但最终会怕的是,没有了冷的感觉。

因为不懂,所以人有时会缺乏敬畏感,自认为可以超越什么?

但当自己可以超越出去时,才会发现,面对的是未知,是不确定……

 

我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,因为不愿意被人家说什么。

但同时也是一个剑走偏锋的人,因为越是到艰困时,越会迸发出一种无畏的勇气。

这没有什么好坏,只是要自己承受其中的个中滋味。

人在现实界和意识界,有时会有截然相反的表现。

又想起叶公好龙的故事,因为真正能面对真相的人,并不多。

关于真理,有很多的说法,但其中有一种很有趣的说法,就是真理是令人厌恶的。

因为人,缺乏面对真相的勇气,就象是人第一次看见人体的解剖结构。

那怎么可能,自己就是一具骨架,一副骷髅,加上一副皮囊?

这也许并不是真相,因为人本质的自己,并不是这样的。

但如果说,人本质的自己,就是一片虚无,又要怎么面对?

这些,都足以让一个人惊诧,因为基本都接近了死亡的边界。

尽管这并不是自己亲历的,而只是一种逻辑的推演,也足以让一个人深感不适了。

真相,是需要面对的,而没有真相,同样需要面对。

以往,父母还在时,不太理解人为什么会害怕死亡?

因为死亡是确定的,难道人可以不死?

但经历过父母的离去,和自己深入意识的亲历,开始理解人为什么恐惧死亡。

或者,在某种意义上,人并不是害怕死亡,而是害怕不确定。

父亲临走时的一句话,让我印象深刻,他说,“我不怕了。”

那时的父亲,和通常的状况,是完全不同的,因为有一种笃定,会让人安心。

但当时还不是很理解,虽然印象深刻,却不明白为什么?

直到现在,我才还会有更多的理解,因为自己,也在寻找确定性。

 

确定性,这东西,是什么东西?

当一个人来到这一个世界时,第一感觉就是母亲的子宫,是安逸的,确定的。

即时出生到了一个新的世界,仍然会有母亲的怀抱,和亲人的呵护。

而且,那时人还是无意识的,懵懂着,并不需要自己应对什么、

所以,无知无畏,是很正常的,就象初生牛犊不怕虎。

反过来,人所恐惧的是,意识到了,却意识不到其中的确定性。

这就象是鬼,人有时可以意识到似乎是存在的,但又意识不到其存在。

所以,人有时喜欢恐怖片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因为当人直面恐怖时,反而会有一种确定性。

尽管那并不是真正的面对,而只是一种虚拟的场景,但是有亲历的感受。

本质上,人最大的不确定性,就是自己。

这一点,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,都是不自觉的。

确定性,某种意义上,就是一种自觉性。

或者,确定性,和自觉性是一体两面,就象世界观和自我观一样。

这是我自己的意识,此时的意识,很有可能就是一切的答案。

 

笛卡尔,有一句很著名的话,就是“我思故我在”。

现在,这一句话反过来,还有一层意思,那就是我的确定性。

每一个理解这一句话的人,一定是找到了我的一种确定性。

从意识研究这些年来的亲历,基本上也是在找一种自己的确定性。

意识即自己,自己即意识,就是一种确定性。

这是应对意识的虚无,应对不确定性的一种意识。

死亡的不确定性,在于生命体的存在,是另一种我的存在,或者感官确认的事实。

意识的不确定,人有时是可以逃避的,比如了解自己,可以不了解,就不会害怕了。

但现实的不确定性,尤其涉及到自己的意识时,就很难逃避了。

所以,人是不愿意了解自己的,因为会带来现实的不确定,或者瓦解本来的确定性。

这意味着,意识研究的难度,在某种意义上,并不是难研究,而是太少确定性了。

当我遇到了确定性的问题,在亲历的体验中,才会明白那是多么地令人难以面对。

我之前,不是很理解,很多人为什么不愿意测试一图一表?

那是因为我自己,测试不管怎么样,一图一表是有确定性的。

但对于其他人来说,一图一表意味着什么,测试结果会怎么样,都是不确定的。

所以,本质的问题在于,人需要确定性,哪怕是一种错误的认知。

 

这是一个有点可怕的结论,是因为应试教育,已经沿着这条路走了很久。

试想一下,一个人宁愿要错误的认知,为了某种确定性,是那么地愚蠢。

但这却是事实,这就象是为了活着,什么真理,正义都是没有意义的。

这让我想起了伏尔泰的一句话,如果没有上帝,我们要要创造一个上帝。

其中的确定性需求,是那么地强烈,多么地有必要。

用一句产品经理的话,那就是痛点,痛点中的痛点,是刚需。

这也难怪,互联网教育中充斥的提分,仍然会大行其道了。

所以,这是一种恐惧感,是一种对于确定性的需求,是一种不安全感的反应。

想起康德说的,当你伸手去抓到什么时,却只看到去抓的手,看不见抓的是什么?

你有什么感觉?

不太清楚,会有多少人能看到这里,但我要告诉你,这非常重要。

因为这触及了康德在自在之物,也正是人自己的本质。

 

对于我自己而言,这应该是最后的一步确认,是意识界跨入现实界的确定性。

在这之前,其实是有感觉的,但一直都不是很理解,确定性的需求,如此强烈。

其实,哲学的本体论,或者存在论,都是在寻找确定性。

神的信仰,宗教的教义,乃至于偶像的确立,都在于确定性。

而一个人,最大的局限,也在于确定性。

这就象是一个人,面对大海,却永远不敢亲近大海的恐惧。

但最终,人一定是要面对不确定性的,尤其死亡。

所以,面对不确定性,就当是一种死亡的练习,哪怕是为了死的安详一点。

方死方生,某种意义上,面对不确定性,也是为了更好地生,生活得更自由。

 

当面对不确定性,成为一种确定性时,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。

这是这一篇文本,最具生命意义的一点,也是意识提升,最具有价值的一面。

这是一种确定性,当它来自于不确定性的面对时,一切都有了确定性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59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