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美 廊

【IG】由 自 己 而 自 由『 I am free from myself 』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《高维主体——思维图谱的观察者》第3篇 C  

2018-02-09 10:57:40|  分类: 《高维主体》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万事开头难,ABC,作为英文的前三个字母,有一种基础的意思。对于思维图谱而言,可视化的基础,就是C,在一表中的核心概念是,感官。在智力五要素中,有注意力,也有观察力。

有时,注意力排在第一,因为这是主体性;有时,观察力排在第一,因为那是对象化。这不太好理解,可以转换一个说法,就是注意力是内在的动机,观察力是外在的需求。这也不好懂,那就只能调用高维主体了。

在某种意义上,高维主体,并不是因为高维,而是因为主体。也就是说,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,具有或者作为意识的主体时,就具有了高于对象的维度。比如观察力,可以感官的敏锐度评价高低,也可以意识的识别性评价高低。

这是什么意思呢?意思就是,观察力相比注意力,是一个要借助外在感官机能的智力。所以,内观是一个假借的概念,其实并不需要感官。这其中有一个秘诀,就是意识中映射着思维图谱,可以模拟一切,包括思维图谱本身。

这就厉害了,如果一个人可以看见思维图谱,那理论上就可以模拟一切。这是思想实验,可以实施的最基本条件。对于观察力而言,也可以内观的方式,进行思想实验。比如,看C象什么,可以不同的观察方式,改变看到的意象。

这一次先不设主题,或者情境,就随意看。感觉一下,C先象弯月,然后是弹簧,跳舞的人,等。现在,定一个主题,就是内观。看一下C,象是一个透镜,曲率或者焦距,可以任意调整。

对比一下,现在外观,我看着屏幕。感觉C,象是一个退缩的人,一直向后退让,身体都变形了。我问C,为什么要退让呢?C说,观察屏幕,很直白,没有什么好观察的;退后,是为了变换视角,观察到更多。

我意识到,这是因为我写作,是盯着光标处的;C的退让,其实是为了观察到整个屏幕,甚至是跳出屏幕观察。显然,C在高维主体的意境中,懂得抽离,或者跳出来,可以更全息地观察对象。

回顾一下,木板上的钉子,如果钉进木板中,视野是有局限的。只有当钉子拔出木板,才可以观察到整个木板。这是显而易见的,这是一个基本的思维模式。如果这一个思维模式,需要一个名字,那可以叫变焦。

但这是一个名相,并不是思维模式的全息,变焦只是其中的一个观察形式。这可以注意和感觉的视角,加以对比。基于注意,看A象一个钻头,可以钻进去,也可以退出来。基于感觉,看B象被钻孔的木板,细微观察下已经变形了的样子。

有意思吧?其实,这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方法,可以直接提升观察力,以及相关的注意力和感觉。那么,感觉为什么不是力呢?因为感觉,是注意的被动反应,并不是第一原动力。可以说,不注意,就无感觉。

所以,一说感觉一下,其实潜台词,就包含着注意力。如果有人问,我是怎么了解这些的?我只能告诉你,这都是思维图谱的呈现。如果还要问,思维图谱是怎么呈现的?我会说这是一图一表,作为意识的镜子,所具有的功能。

如果不问了,这就停留在对象中了;即使进入抽象界,也还不是高维主体。所以,还要刨根问底,一图一表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功能?我可能会说,你可以自己研究了。如果问,我自己怎么研究?我一定会说,就是你自己研究你自己。

这样,基本算是从对象,回到自己了。为什么是算是,还是基本?因为你不是我,我说的一回事,你自己的真实状态,是另一回事。这就是最难的地方,包括读这一本书,都只是对象化的;一个人只有回到他自己,研究他自己的意识,才能链接高维主体。

以观察的视角,就是由外在的感官,转向内在的意识。所以,观察力需要一个不同以往的视角,那就是内观。怎么内观?思维图谱,就是一个快捷链接;一个人会观察自己的思维图谱,就是以自己的,高维主体内观。

所以,思维图谱,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难题,就是一个内观的通道,或者自我观的方法论。如果没有思维图谱,或者一图一表,这一面意识的镜子,这是很难的。不信的话,你可以问一下修行者,内观怎么向外呈现?

当然,这里说的内观,可不是看见佛说的幻象,而是见现如来的真相。这可以说是观察的最高境界了,但其实已经不是观察了。这就是为什么观察,是观+察的结构?因为观只是一层,察是另一层,观察的双层,意味着跳出来的高维主体。

这和意识,这一个概念是类似的。为什么,中文有大量两个字的概念,而且两个字意思相近。比如自己,自也是己,己也是自。这是因为中文字符,没有经过一个抽象过程,单一的字进不入意识界。我为什么说中文字符,而不是汉字呢?

这先不回答,也不作结语。现在要说的是,观察具有双重结构,具有了元认知的意味。元认知是什么?就是认知的认知,就是双重反回结构。所以,观察不仅是观,也不仅是察,更不是观察的对象,而是要回到观察的主体,成为高维主体的观察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53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