↓
现在,我就以一表D区域,研究一下自己的生命状态,随着意识的改变会有什么印象?这是我之前,没有研究过的。就象灵魂的印象一样,我可能有某一种直觉,但真正地看见还是第一次。
我会尽量纯粹自己的意识,以高维主体的视角,看一看自己的生命状态,将如何蜕变?一图的周期律,就是一个很好的演化节律。所以,一图同样是13个定位点,一图就看D象什么,有什么感觉?
关键是,我怎么切入高维主体的视角?我想了一下,自己设计一图一表时的状态,结合现在的思维图谱,就是自己的意识链接生命的最好契机。这本质上,已经是一种意生身了。只是,我写的状态,会有所干扰。但作为一种尝试,显然是可以的。
还是先从自己的种子状态开始,定位11,会意识到一种复制的过程,一个1,复制了另一个1,完全一样。但两个1,是同一个1,并不是分体,而是蜕变。看D,一下子就想到了DNA,是生命遗传物质,但携带着意识的信息。
定位12,这显然是一个步进的方式,需要内在的动机,也需要外在的需求。也就是说,生命的蜕变,是意识和生命体之间的协调和平衡。看D,象一个胃,但好象隐含着一种食气的意味。这是炁系统,是先天的吐纳,不是后天的进补。
定位1,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节点,会小有所成。这一个1,已经是顶出来的1,不再是原来的1;但这不是一次成就的,会象生命一样,生生不息着。看D,象一个印章,一次又一次地意识烙印,才会实现于生命体。
定位2,这里好象有一个坎,但不知道是怎么看出来的?感觉是要保留一部分内核的,蜕变的只是外设而已。内核是升级方式,外设是替代模式。看D,象古时的锁具,会联想到琵琶骨,为什么?这一个只能以后考证了,有点不可思议了。
定位3,受了琵琶骨的影响,不出象了。太现实的东西,会阻碍意象,就难看见看不见的了。一会结合13,一起在感觉一下。看D,象是马套在脖子上的,软的那一种,不知道叫什么了。感觉心猿意马,是需要控制一下的。
定位13,可以看见了,和3是两半,合成了一个类似于心的四个腔,两房两室。也有点象是肺,两边有点不是很对称。显然心跳和呼吸,是相互协调和配合的。看D,象可以旋转的陀螺,但只有一半能看见,另一半看不见。也象一个空杯的把手,但看不见杯子。
定位4,象一个钻具,木头和牛皮条做的,有金刚钻的意味。感觉是要在骨头上打孔,或者是要骨通气。我大概意识到,这是炁功的一种通道,但还不是很有把握。看D,象水滴,但怎么也是半撇?应该是和5相应的,直觉是这样的。
定位5,杆秤会跳出来,但不是,只是秤钩而已。对应4的感觉,应该是一进一出;进是通达,出是导引。也可以说是一动一静,相应相宜。看D,象一个水瓢,竟然立在水面上。不确定,这是什么来头?有点明白了,原来是道,自然之道的禅意。
定位6,象一个套马索,看来还是心猿意马。6这一个位置,信息太多,所以需要选择,或者精挑细选。看D,象一个脚蹬子,显然也是和意马有关。马,作为一种生命体,真的是很有象征性。心猿意马,这一个成语,可以考查一下。
定位7,象骨架,有一种支撑作用。但是什么骨架,看不太出来。有一种感觉,骨子里流着什么,很重要的感觉。看D,象一个关节,是膝关节头的样子。关节处,会有什么表征呢?和新陈代谢有关,这一点不能确认,但有亲历体验了。
定位8,象一个左右摇晃手臂的人,但好象没有手臂,奇怪了?感觉是一种沙漏,是在脏腑中的转换模式。比如肺的一呼一吸(炁),比如心的一动一静(脉)。看D,象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,捏着一个两头尖的针;需要小心翼翼,才不至于被扎伤。
定位9,象一个倒立的人,而且不断地翻着跟头。难道倒立,对于生命体有帮助?这倒让我想起了一个观念,就是脑类比树根,人就是倒着的生命体。看D,象小室,让我想到了鼻窦的筛、蝶、额、上颌四个部分。这是炁系统,上鹊桥相关的鼻窍。
定位10,象是二进制,0和1的转换。所有的有和无,阴和阳,动和静,呼和吸,都是类似的转换。高维主体,需要关注转换,也需要注意之间的间歇。看D,象一个电铃,下课铃是最喜欢听的。这是注意间歇的念,即时反转的意象。
哎呀,终于转了一圈,有点累了。纯粹的意识,可以天马行空,也可以心猿意马;但带着生命体,就会比较辛苦点。尤其,要以意识蜕变生命体,那不会是一件轻易的事。但一定会比较有意思,当然也会有忐忑,因为还没有确切的结果。
基于高维主体,可以在思维图谱中看到,以往看不到的东西。最起码,可以系统化地看一下自体更新的演化路径。所以,这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,不管对于什么样的研究,都是如此。当然,多系统研究,会更有效,因为同一图谱的相互佐证。
炁系统,是我最近比较关注的,因为和生命体的关系密切。看以后的哪一个篇章合适,可以专门设定主题,研究一下。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机缘,也可以另外专项研究。回到这一篇上来,已经基本写好了。
值得一提的是,马作为一种典型意象,还是第一次的印象。心猿意马,这一个成语,也真的令人刮目相看了。所以,思维图谱,在某种意义上,也是对于文化的一种解构。这作为一种新的感知,会带来什么特别的思维模式呢?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