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美 廊

【IG】由 自 己 而 自 由『 I am free from myself 』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《思 维 图 谱 ——太有意思了》\ 第15篇 苦难 ↓  

2018-01-20 09:55:58|  分类: 思维图谱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如果一个人不够深刻,那说明这一个人的生活,还不够苦难。这是不是有点刻薄,或者非要让一个人苦其心志,才算是功德圆满?当然,既然说到生活的苦难,就不能这么浅薄。因为苦难,的确有助于让一个人,成为一个更深刻的人。

回顾一下人类的历史,就会发现大凡有点成就的人,都经历了非常的磨难。还记得上学时,教室的墙上贴着的箴言,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”。不太了解,这是怎么样的一种教育思想?

后来自己看书,也会看到,“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”的话语。好象,人要是不吃点苦,不遭受点磨难,都不可能有什么出息。当然,吃尽了苦头,遭受了磨难,一个人也不是一定就会有什么回报。

现在想来,这也是一种思维模式,就是在成就和苦难之间,做了一个强链接。地藏菩萨,有地狱不空不成佛的大愿,是人的想法,还是菩萨的意识?不管怎样,这仍然是一种逻辑,而且是有限的逻辑。

以佛的空性而论,一切幻象,万般皆空。所以,地藏菩萨所发的愿,显然不是佛所说的法。当然,这只是我的想法,或者有限的意识。因为地藏菩萨,或者佛,都不是一个人可以臆断的。

然而,只要不是神,那唯一的造物主,一切说法,都是有限的。所以,佛的自觉,也会断法执。我有我执,是因为我找不到更好的方法,表达自己的意图。佛有佛法,也是找不到更好的法门,超度芸芸众生。

所以,都有难处,就是一个很好的解释。人生本来就是受苦的,人生本来就是有罪的,不然人都自由了。既然人有苦难,必然要有超度;既然人有原罪,必然要有救赎。这不就是佛,和耶稣,近乎于神的意识吗?

当然,这是人的意识,还是神的意识,人是无法确定的。因为人的苦难,一定在于自己达不到神的意识。如果一个人可以如同神,就不会受苦,也不会有罪了。但问题是,这是神说的吗?

既然人从未见过神,有怎么会确认神说过的话?这是一个悖论,也是一个近乎疯狂了的意识,就想尼采一样。尼采说,上帝已死,然后疯了。人都会觉得疯了,是一件苦难的事情,但似乎疯了的人,并不以为然。

所以,苦难是什么,并不是一个定论。人所以认为的苦难,只是自己有限的意识,投射出来的意象。一念地狱,一念天堂,不也是一种意象吗?佛不也说,一切都是幻象,觉悟不就是从这一切幻象中解脱出来吗?

可见,什么是苦难,也不过是一种思维方式。或者,苦难是一种模式,人不懂的时候,可以模仿。即使没有苦难,人也会人为地制造一些苦难,沿袭一种传统的模式。所以,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,弄不好就会让人深陷苦难之中。

回到本质,为什么会有一种模式,创造苦难一类的东西呢?其实,还是意识,是人有的意识,局限在了生存,或者生活的现实。一个人吃过苦头,一定会印象深刻;如果这一个人传递这样的印象,就会形成一场苦难。

印象深刻,是一个人意识的一个源头,但是外在的,而不是内在的。人内在的自由意志,和外在的不自由的苦难,是相对而出的。一个人的自由意志越强,在外在的不自由就越多,感受到的苦难也就越多。

所以,苦难是一个内在的自由意志,投射出来的表象使然。一个表象,就象一个比喻,一旦和现实挂钩,就会具有优先权。这样的优先权,来自于生存,或者生活的视角。当人不觉悟时,就会忘记初心,那内在的自由意志。

痛并快乐着,这一句中庸的话。其中有自由意志,却也有着苦难的印象。而且,对比的效果,会让人印象更深刻。当然,这也会让一个人,给其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,让自己成为一个深刻的人。

以此而论,苦难有时就是一个语境,是人为的臆想。苦大仇深的教育,是一个极端,但可以看到其中的传递模式。意识有一个特质,或者最大的问题,就是很难自觉。一个纯净的意识状态,也很容易被杂染。

所以卢梭,提倡自然教育,让人回归天赋的状态。但伏尔泰会觉得,这是让人回到原始状态。可见视角的差异,还有着更原始的基点。当然,人也是此一时彼一时,只要回到自己的本质,总是会更觉醒。

伏尔泰也会说,即使没有上帝,也要创造一个上帝。这有点疯狂,和尼采虽然是相反的说法。但显然,人需要引领,因为人是有限的。如果有什么苦难的话,那也是人有限的意识所致。

那么,人怎么得到引领?神启,是难得的,而且需要内在的神性;佛的超度,也是难得的,而且需要内在的佛性。至于那些人,都是有限的,怎么引领?所以,不如回到自己,从自己的内在意识中,寻找神性,和佛性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6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