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,是一表智能范畴中,一个极其活跃的区域。相比于P,Q更具有智能的意义,因为其核心概念,就是“习得”。这是一个并不常见的概念,相比之下更常用的学习的概念。其中的差异,在于习得是一学即得,而学习要复习才得。这一点,对于教育的学习而言,非常重要。因为真正的学习,并不是一个通常认为的理性过程;而是一个基于人有意识的自由,非常感性的过程。认识到这一点,教育将发生本质上的改变;尤其对于一个学习者而言,将不再被灌输那些无用的知识。当学习是一种理性模式时,就成为习性化,并插入概念中;而当学习转化为一种感性模式时,就会映射思考,成为自我感受的累积,成为关于自己的概念体系。这并不是说,感性模式就是一劳永逸的,而是让学习成为一种自由的习得,而不是不自由的学业。
习得,具有的活性,来自于其感性的属性;也来自于感知的拓展,进入感性的基于,即F关系区域。如果说,E象一个书柜,或者代表着整个人类的书籍;那么,F就象是一个知识之门,一个人可以找到本质的知识。这是意识研究,在自我认知方面的一个小的成果;其中的本质,在于一个人不再局限于自以为是的格局,而拓展于一个更高维度的交流。一个人一旦具有了这样的意识,就会具有开放心态,习得那些自由的知识。此时,看一下Q,就会看到一个可以汲取海水的容器;而这一个容器,是可以无限地扩容的。反观一下自以为是时的Q,就会发现一个轻飘飘的气球,拖着一条细线,不知道要飘向哪里。当然,这只是我的意象,具有个人化特质;你可以看一下自己在不同状态下的Q,以此分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,是最自由的。
Q,作为一个一表区域,以其形状,可以关联于另一个区域,即O。这样的关联,是映射之外,一表区域之间的另一种关系模式。O,作为情绪区域,具有能量的意味;而Q,作为习得区域,具有汲取能量的意味。这是一种正向的关系,反向在于Q可能消耗O的能量;正如一个学习失去了感性的自由,会没有情绪那样。关于精神能量的意识研究,还需要时间,才可以有进一步的成果。从Q和O的关系上,可以看到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;那就是不同象限的,具有同一属性的区域,具有同步性。这可以从Q和O的关系,延展于AA和L的同步。也就是说,Q、O、AA、L,和E、N、M、J一样,具有沙漏结构的同一性。这是因为在本质上,意识是不分象限的。
意识,作为一个存在体,在于人有意识的自己。这一点,对于理解意识而言,尤为重要。正如Q,作为一表的一个区域,同一于O、AA、L一样;所有一表区域,本质于同一的意识,就是自己。这一个自己,是人的自己,但更是意识的自己。每一个区域,都是一个人的自己,一个自己的意识;一个一个区域,就是一个人自己的意识流。正如AA,是一个一个的A,流转于自己的意识中。那么,AA是什么呢?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