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美 廊

【IG】由 自 己 而 自 由『 I am free from myself 』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《意识学》\ 第六章 意识的知识 \ 第一节 知识的本质  

2015-02-02 11:52:42|  分类: 《意识学》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第一节 知识的本质

知识,作为人有意识的学习对象,已经具有培根所说的力量。但是,知识的本质,究竟是什么?对于每一个学习者而言,并不是已知的知识;因为其中的意识,仍然处于未知中。“知识的力量”,究竟来自于哪里?也和知识的本质一样,还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。知识,可以大致划分为两部分,其一是已知的,其二是未知的。当然,二者之间,也可以有一个过渡带,称之为未知正在成为已知的认知过程。这一点,将在下一节,详细说明。本节,要了解的是,知识的本质,以及知识和意识的关系。

知识的本质,可以界定于意识。这一点,对于每一个有意识的人来说,并不难以理解。因为人有意识作为一个奇点,可以界定知识属于人类的属性。人有意识,才可能会有知识;人没有意识,即若有知识,也等于没有知识。人有意识的奇点,标志于人从物质的镜子中认出自己,也即认出了自己,作为意识的存在。不过,这对于人有意识而言,还处于无意识中。人有意识的是,人认出了自己的身体,即自身。自身意识,可以说是知识的一个基点;但这并不是说,知识就是自身意识。因为知识,相对于人的自身,恰恰是人自身的对象。其中的关键,在于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也就是说,人已知镜子中是自己;但对于为什么是自己,还是一个未知。也就是说,一般概念中的知识,只是知其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。对于自身意识而言,就是知道一个样子,而不知道为什么是哪一个样子?知道,作为一个概念,界定了知识的一个层面;那是一个样子,或者象的层面,而不是念的层面。对于知识而言,可以记忆为象,也可以感受为念;前者本质于经验,而后者本质于概念。基于知行合一,经验可以实践于行为,而观念可以固着于习性。这是一表,即意识力表,可以呈现的知识本质。

基于一表,知识的本质,可以界定于意识。人有意识的主体,可以将自己的意识,转化为知识。这样的意识,可以包含感官确认的存在,以及体验确认的经验。可以说,经验是一个最基本的知识来源;但经验,相对于抽象化概念,显然笨拙得多。也就是说,抽象化的概念,是知识的一个终极标志;一表区域中的K,具有的核心概念,正是概念。这样的概念,来自于自我意识的界定,而不止于感官的存在,也不止于感官之上的体验形成的经验。当然,经验也属于知识的范畴,只不过广义是知识。狭义的知识,就是概念;所以,知识的概念,其中一个说明,就是关于概念的体系。这是一个基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推演,形成逻辑体系。逻辑,正是基于自我意识的界定,对于关系的知识。在一表中,界定V和逻辑Y,是两个相互映射的区域。所以,知识本质于意识,可以分层于不同的范畴,并具有不同的形成过程。这样的过程,可以分类知识,也可以用于认知过程。

知识的分类,基于意识,可以大致分为两类;一类是基于感官确认,可以存在为基础的知识,即经验;另一类是基于自我确认,可以虚无为基础的知识,即逻辑。对于经验而言,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己的感官,及其经验加以确认;但逻辑,作为一个概念的体系,需要一种抽象化的界定能力。本质上,基于概念的逻辑知识,也是每一个人可以自我确认的;但因为知识的传递,可能完全是一种概念的灌输,比如硬性记忆。这样的知识,对于一个人有意识的主体而言,是很难转化为意识力的;除非那是一种应试的模式,即标准答案的正确。这在中国式的教育中,尤为沉重。记忆,作为一个一表区域,本质上是一个通道;而硬性的记忆,将直接导致其阻塞。这也是高分低能,一个基本的成因。知识,既然来自于意识的本质,却不能转化于人有意识的主体,无疑是一种浪费。这也是经验型的人,往往难以适应应试教育的原因。因为经验,本质上具有主体性,是一种可以真正传递的知识;而硬性记忆的知识,并不具有主体性,所以很难成为真正的知识。

主体性,是知识基于意识的一个属性。关于主体性的知识,可以回归意识的本质,并成为真正的知识。一个人的主体性,可以作为一个比喻,就象一个衣架;这一个衣架,有不同的挂钩,可以链接不同的知识。比如一个知识点,一个人如果总是记不住,有两种可能;其中一种意味着的是人的主体性缺失,另一种意味着知识的主体性缺失。人的主体性缺失,就象是缺少一个相关知识点的挂钩;而知识的主体性缺失,只能说明是一个无意义的知识。所以,知识基于意识的本质,可以分离无意义的部分;这对于知识的有效性,以及知识的能力转化,具有现实的价值。主体性,作为知识的一个属性,对于知识的传递,以及教育和学习,具有自由的意义和价值。知识,若不能给予人有意识的自由,就失去了意识的本质;也就是说,真正的知识,必然是人有意识的自由形成。这样的知识,才可以主体性教育,成为个性化学习的自由。

个性化,基于知识的主体性,在于其意识的本质。对于教育而言,个性化已经成为一个互联网时代必然的趋势。因为互联网,已经完全改变了知识传递的方式;互联网教育,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。知识本质于意识,就在于人有意识的主体,及其个体性的确认。人有意识的共同,可以成为通识的教育;而人有意识的差异,将成为个性化学习。个性化,必然基于人有意识的分类;这可以一图一表测评,加以实现。主体性,作为人有意识的共同,可以个性化之间的交互性,加以同一。这也是学校教育,在某种程度上,还有存在意义的理由。知识的学习,可以主体性传递,也可以个性化切入,还可以交互性提升。这都基于知识,本质于意识,才可以实现。

知识的本质,就是意识。这一点,是意识的知识,一个基本的存在方式。但意识的知识,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之处,在于其主体性;个性化的学习,正是为了实现其主体性。意识的知识,是一种关于人的主体的知识;而不是一种既有的关于对象,或者客体的知识。一般的知识,可以作为通识教育,继续学习;而意识的知识,必须采用主体性教育,以个性化学习得以传递。否则,意识的知识,就会沦为一般的知识,失去了其作为知识的本质。也就是说,知识本质于意识,而意识的知识,本质于主体的意识。这是一个递进,一个人有意识的知识,向自我意识的知识的进阶。这对于人有意识向自我意识的提升,并不止于一种知识的传递,而更是一种意识的引导。这对于通识教育而言,很难做到;因为一个人只有基于自己的主体性,才可以个性化切入自己的意识。这其中的关键,在于知识本质于意识,而知识的传递,也基于意识的主体性和个性化。当然,这只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描述,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其内在,了解知识的认知过程。不管是知识的创造,还是知识的学习,都存在一个认知的过程;而这一个认知过程中,也可以确认知识的意识本质。那么,接下来就了解,关于知识的认知过程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28)| 评论(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