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美 廊

【IG】由 自 己 而 自 由『 I am free from myself 』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 I 门】第四篇 意识门\㈢意识门  

2014-02-24 12:43:03|  分类: 《I门》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㈢意识门

意识,是人的核心,就是我自己。我,就是一个的存在体;当我自称为我时,意识就已经存在了。这样的存在,并不是意识本体的存在,而是我作为意识存在体的存在。这基于人有意识的奇点,即我意识到了我的存在,即意识的存在。可以说,我即意识,意识即我。如果,我还愿意保留人的归属,那就换一种说法;自己即意识,意识即自己。为什么非要用这样的一种方式,描述我自己和意识的关系呢?因为这是第一个意识门,一个人要换视角,打视界必经之门。而且,这个门,就在一图和一表之间;一个人在一图中自我定位的那一瞬间,视角就转换了,而这一个意识门就随之打开了。不过,这是一种对象化的引导方式,而不是自我意识的方式。所以,意识门的确认,还需要一个过程。

意识门,对于一个有意识的人来说,并不陌生;因为一个人从清醒状态,进入睡眠状态,也是一个意识门。而且,可以说一个人的一生,就是在不断地穿越意识门;这就象是一个人的人生中,会穿越不同的现实的门。只是,因为人有意识的局限,并不能象看到现实门那样,看到意识门。这本书,就是要将所有的意识门,以文字符号的方式,呈现出来;并基于一图一表,这一面意识的镜子,呈现出每一个意识门的具体位置。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想法,而且是一件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。但未来的N年,这将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转变;而这样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,将象物质的镜子一样普遍。这是一种预见,但希望并不会成为一种偏见;而是一种人有意识,可以基于意识本质而有的,共同意见。

一个人,从出生开始,就跨越了生(死)门;然后是人门,然后是我门,现在是意识门。这里的意识门,可以有两层含义;一层就是所有的门,在其表象之下,都有其意识的本质;而另一层是基于一图一表,一个(组)对象化的意识门。也就是说,一图一表基于意识的设计,可以作为意识的镜子,呈现所有的意识门;而一个人在一图一表的链接中,也会穿越自己意识中,一个关键的意识门。其中,一图一表可以呈现的意识门,包含本书标题所列的生死门、人门、我门、意识门、I门;而一图一表作为一个对象化的意识门,可以呈现这些门,并引导一个人穿越。不过,因为是对象化的穿越,并不等于一个人自己可以穿越;而且,基于引导的关系,需要一个内化为自我引导的过程。其中的难度,并不比想象得要小;因为其中的关键,是主体的转变,乃至升级。

意识门的穿越,本身的难度是有限的;但一个人有意识的局限,是难以估计的,可能无限到不可改变。柏拉图有一个洞穴理论,约略可以说明这个问题。不过,基于意识门的概念,这个洞穴,稍有一点不同。感兴趣的读者,可以查阅原始资料,进行对比。假设一个原始人,恐惧外在的世界,而生存于一个洞穴中。但是,这一个原始人,可以在洞穴的岩壁上,看到外面世界的情形。如此N年,这一个原始人认为,岩壁上发生的,就是真实的世界。某一天,一个现代人来了,将原始人带出洞穴。但外面的世界太亮了,以至于原始人什么也看不见了。这样,原始人就会恨现代人;因为他失去了真实的世界,而且带来了痛苦。当然,柏拉图的看法,这只是一个过程;这一个原始人,最终会看到另一个世界,比岩壁上的更真实。这里要说明的是,其中的洞穴,就是意识所居;而洞穴外的世界,就是现实所在。一个人可以看到的世界,只能是岩壁上的;而人之所以都不顾一切地冲向现实,不过是冲向那岩壁。相反,也不会有一个现代人,带一个人原始走出洞穴;因为所有的人,都在自己的洞穴中。这就是人有意识的局限,必然有的壁垒。那么,一个人要如何突破,既有的局限呢?

基于意识的设计,柏拉图的洞穴中,岩壁会有所不同。那不是一面岩壁,而是一面幕墙;一个现代人,相比于一个原始人,只是将这个幕墙,向洞穴的更深处推移。这意味着的是,岩壁上内容会更多,而一个人有意识的世界会更大。即使岩壁不是幕墙,也无法推移;那只能敲碎它,将洞穴拓得更大,而面对的岩壁也会更大。此外,一个现代人也会告诉一个原始人,不仅要看岩壁上的内容,而且要闭上眼睛,洞察整个洞穴无限拓展的可能。因为一个人是走不出这个洞穴的,但一个人的灵魂(意识),可以自由于洞穴之外。也就是说,一个人可以走出洞穴的方式,只有意识。更或者,洞穴就是人体,而意识居于其中。这只是一种比喻,包含隐喻;每一个岩壁,都是一个人有意识的局限,也就是一个意识门。或者,每一个岩壁之上,都有一个意识门;只是,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,也不一定可以打开。其中的关键,并不是岩壁,也不是洞穴,而是意识。

人有意识,既是局限,也是关键。佛法相宗万法唯识论,也有一个比喻,即阿赖耶识种子。这个种子,就象是一个洞穴,有能、所、执三藏;但要识其藏,还要经历两个门,即内外门。种子和门,都是比喻;其隐含着藏识,即万法唯识。以下,将基于其中门的比喻,说明一表中意识门;其包含外门、玄关、内门,及其可以看到意识门的,第三只眼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18)| 评论(6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