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篇 入门
门,是一个通道,可以从一个属地,穿越到另一个属地;同时,门也成为一个界限,就如门槛,可能需要一番努力,才可以入门。对于实体的门而言,人是可以看得见,摸得着的;即使门槛有点高,也总是可以找到方法通过的。但对于无形的门,一道看不见摸不着的门,又要如何通过?假如是一道隐形的门,又要如何寻找,如何入门?
入门,首先是要存在门,然后是要发现门,之后还必须可以打开门,最后才可以进入。所以,看似简单的入门,也是一个过程。人的一生,都会穿越不少的门;但最初的时候,都会遇到门槛。比如一个小孩子,遇到一个很高的门槛,是很难入门的;这就象小孩子,要学会坐着,站着,走着,都会是一道一道门一样。不过,门一般是不会变化的,而一个小孩子,却是会不断成长的。这也是人,可以随着长大,可以跨越不同的门槛;反之亦然,人通过跨越不同的门,也会获得成长。
一个人的成长是必然的;就象一个小孩子,必然会长大,也会老去。或者,一个人的一生,就是从一个门出生;最终,又从另一个门,或者是和出生同一个门,死亡。这一个门,既是出生门,也是死亡门;最后,这一个门,还会具有重生的可能,成为重生门。
人的一生,看似出生入死,却另有一个门,将人分为两部分;这一个门,可以叫人门,是一个出生的婴儿,如何成为一个人的入门。而且,这一个门,很是蹊跷;或者,那不是一个门,而是一个镜子。这一点,将在以下的章节中,仔细说明。
此外,当一个小孩子,成为一个人之后;还有一个门,必须跨越,就是我门。一个人,成为一个我,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;但其中的,我要作为一个主体,却是一个不自然,却又孕育着自由的过程。我门,相比于人门的一面镜子,将完全失去实体的依托。因为这将意味另一个门的跨越,那就是意识门。
意识门,已经不是实体的,也不再是有形的,甚至是不存在的。那么,如何找到一个并不存在的门,又如何入门呢?如果你了解哲学,就会理解,不存在也是一种存在;因为有的存在,对于有的人来说,就是不存在的。意识,就是一个不存在的存在;至于为什么,以下会有答案。
现在,还有一个门,也是本书的主题,I门。这一个门,是一个很特别的门。因为这一个门,既无形,却又有形;既存在,却又不存在;既无实体,却又真实存在。而且,当一个人真正意识到I门的真实存在之后,之前所有的门,生死门、人门、我门、意识门,都会开始了解,直至理解。所以,对于一个人来说,穿越I门,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跨越,或者超越。因为穿越I门,意味着一个人,将具有一个不同以往的新主体;而当这个主体确立之后,一个人的一生,也将开启新的人生。
基于这是一篇入门的说明,所以要重申一下,入门的条件。I门,作为一个概念,定义于“一图一表”。只有一图一表,这一面“意识的镜子”,才可以找到I门的存在。这对于一个没有接触过一图一表,也没有测试体验的人来说,是难以理解的。一图一表,是一图,即血型:星座——象限图;和一表,即意识力表,对应而成的。这就象是一面物质的镜子,有一个玻璃层,而之后又有一个涂层;至于这个涂层是银,还是水银,或者银镜反应物,并不是现在的重点。这就象一个人会照镜子,并不一定要会造镜子。一图一表,作为一面镜子,如何使用,才是重点。对于这一面意识的镜子,人在还不会照之前,需要测试引导。因为其中有一个关键,就是人必须在一图一表中,认出自己;这和物质的镜子,是一致的。一图一表,仅仅基于感觉测试;也就是说,一个人只要说出自己的感觉,就可以达到照镜子的效果。那么,一个人和一图一表,建立映照(射),就是入I门的一个基本条件。
入I门的另一个基本条件,是在一表中,I区域找到I门;这意思是,一个人可以将I,看作一个门时,就是找到了这一个门。这也要基于测试引导,才可以确认;最终,这个引导,会内化为自我引导。其中一个关键,就在于主体的分化,并重新确立一个新的主体。关于主体分化,以及新的主体是什么,之后的篇幅会有说明。总体上,读这本书的入门,或者入I门,都在于一个人,经由一图一表,这一面意识的镜子,意识到内在的、本质的、意识的自己。其中的难度,除了概念因素之外,就是意识的自由度。关于概念,本书会逐一界定,和人的自我感受结合起来;而意识的自由度,最基本的就是发现自己,其实是一个意识的存在体。也就是说,一个人的主体,并不是一个人的人体,而是其意识。这意味着,一个人所有的意识,就是这个人的存在。“意识即自己”,这一句话,并不易于理解;但当一个人了解自己时,就会意识到,“自己即意识”。
现在,基于你自己的意识,或者感觉,出入下述之门……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