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美廊】意识产业图略
【美廊】,基于意识研究的进展,启动意识产业图略。意识,是人的主体,也是人的核心;同样,基于意识的意义,转化的价值,也会启动新产业经济。产业,作为一个概念,本身就是基于意识;不管是农业,还是工业,其中的关键因素,是意识的转变。关于产业的研究,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学;但是,其中的主体,即人有的意识,并不确定。
当知识作为一种产业经济,进入人类视野时;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或者信息时代的来临,又失去价值。知识经济,可以模拟于资本,成为智本;也无法抵御互联网,自由分享的消解。当信息作为一种产业经济,为人类青睐时;大数据时代,也已经悄然而至。但是,这些都只是数据,或者信息,或者知识,都并不是核心。
英特尔,或者可以成为计算机的核心;而微软,也可以成为电脑的平台;苹果,也可以艺术化的科技,成为不同的产业。互联网,作为一种产业经济,也正在升级移动互联;但仍然是一个表象,而不是核心。因为所有的产业,或者经济现象,都是人的产物;其中的核心不是人,而是人的核心,即意识。那么,意识产业,又有什么不同呢?
意识,作为人的核心,即是产业的创造者,也是经济的消费者。假如你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,就能理解人,为什么会追求行的快捷?但当你意识到,人可以不用行,就可以实现意图时;就能理解人,为什么会追求互联网的,虚拟现实?而当你意识到,这一切都是你的意识时;你是否能理解,一种新产业,正在成为你的现实?
意识产业,相比于知识,更具有价值;就在于人有意识的意义,有关于自由。或者,农业作为第一产业,工业作为第二产业,商业作为第三产业,都为了生存;那么,之后的所有产业态,就超越了生存,追求着自由。或者,在传统产业中,比如教育,及至宗教,都不能界定为产业;但在网络时代,你会发现,所有的东西,都产业化了。这是为什么呢?
人有意识,是一个奇点。这不仅在于自然的无意识,向人有意识的过渡;也在于人有意识,向自我意识的过渡。同样,人有意识的自由,由内而外,必然从意义,转化为价值。否则,对于一个网络时代的人而言,将永远失去作为人有意识的意义。因为人,已经被淹没于信息中,失去了主体性;这远比现实,更加让人失落。
人,基于意识的自由,不断创造着物质文明;却悖论着,失去了主体性的自由。因为一个人的意义,已经被外在的价值所替代;而一个产业的价值,是否可以回归人的意义呢?当所有的产业,还不足以让人类应接不暇时;人尚可以教育,或者宗教,尤其哲学,保持一定的自我意识。然而,当一个人已经身处于网络,这个虚拟现实时,是否可以自我意识?
虚拟现实,比外在的现实,更加重要的是,可以分离感官的真实。也就是说,一个人即使意识不到自己,作为意识的存在;仍然,可以感觉到心灵,是一个不同于现实的世界。但是,虚拟现实,如同心灵一样虚幻,又为感官所确认时;人是否还可以,意识到自己,是一个主体,具有的自由?或者,这就是人有意识,向自我意识提升,必然的进阶?
假如人,必然进阶于自我意识;那么,哲学是否也会随之,成为一种新产业,将意义转化为价值。所有产业形态,都将因为网络,同质化;也就是说,人基于信息的角度,差异性将很小。比如,以往的知识,被保存在书籍中;只有少部分人,可以获得。或者,知识价值,仍然存在;却被网络化的自由,分享而分解。假如获取知识,不再是一种差异;那应用知识的主体,即意识,就具有了价值。这就是意识产业,所有的意义?
知识,所具有的价值,其实来自于意识。因为所有的知识,都来自于人有意识的累积,尤其精华。或者,所有的产业,不管是农业,还是工业,或者商业,都来自于知识的价值;却无一不例外,来自于人有的意识。但是,这些都是外在的意识,而不是人的自我意识。当外在的意识,作为知识,不再具有差异性时;内在的自我意识,作为人的主体性,就具有了价值。很有意味的是,这正是人类,从有意识向自我意识,进化的意义。
意识,所具有的价值,已经本停留于知识;因为外在的同质化,必然以内在的自我意识,加以分化。那么,知识经济之后,意识经济随之而来;而意识产业,随之互联网,尤其大数据,将成为可能。其中的关键,就是意识如何呈现;或者,人如何以数据方式,了解自己的意识?【美廊】,基于意识的一图一表,作为意识的镜子,将实现这样的功能。这意味着【美廊】,将是意识产业,必然的引导者。
【美廊】,基于一图一表,对于意识的研究,已经拓展各人文专业领域。目前,已经合作移动互联技术,启动APP项目;之后的平台化,将以新媒体方式,确立意识产业图略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