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美 廊

【IG】由 自 己 而 自 由『 I am free from myself 』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《意识+人》\ 第一篇 意识+(左3)  

2016-01-02 11:40:23|  分类: 《意识+人》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第一篇 意识+(左3)

人,对于每一个人来说,都不是问题。因为没有一个人,会认为自己不是人;否则,它又何必否则自己是一个人。这看似诡辩的逻辑,隐藏着一个本质的问题,就是谁来判断?人是一个整体的概念,包含灵与肉的二元结构;以人的视角,就难以确定其中的主体。所以,中国文化中更注重人的生活,而不注重灵魂的自由。灵肉分离,可以让人在二者之间,必然选择灵魂。如此,关于肉体的物质欲望,就会减弱;从而发现灵魂的意识主体。意识+,就是要凸显意识,这每一个人的主体。

主体,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概念;它可以看得懂,却并不真的懂。意识,作为一个概念,也是如此。人有意识,却不了解意识,已经有了一段很久的历史。人,可以是一个主体,但只是相对于人的外在;在人的体系中,还需要一个更深维度的主体,那就是意识。灵魂,是意识的自然状态,也具备自由的属性;正如柏拉图认为,灵魂就是要飞离肉体的监牢。但这并不足够,因为对于人视角而言,很难想象灵魂的独立存在。因为灵魂,看不见,也摸不着;尤其在中国文化中,那是死后的事情,是鬼魂的样子。所以,灵魂需要一个和人更加密切的概念,那就是意识。

意识,对于人而言,是一个无法否定的存在;因为人要没有意识,也就没有否定的意识。人有意识,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;但却不为人所明晰,因为人的无明。当然,人有意识,也是一个含糊的概念,并未有意识地界定。这里,需要一个最基本的界定,那就是人有意识,指的是人有自身意识。自身意识,进一步的界定,可以进入人的视角;那就是人可以在物质的镜子中,认出自己的那一刻,那一个瞬间的意识。这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实验,但只有基于意识,才可以确定其本质上的意义。

自身意识,不同于自我意识,即若二者有同样的映射结构。基于意识,自身意识,其主体是人格自我;而自我意识,是人格超我。这样,又关涉更多的概念,人格及其自我和超我。弗洛伊德的三我论,已经讨论了自我和本我的关系,超我也有一定的界定。这是因为弗洛伊德,有着对意识的界定;比如他无意识的冰山理论,以及从心理学进入了HR(人力资源)的范畴。但其中的结构,并不特别清晰;因为无意识,仍然是一座冰山。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意识研究,仍然没有太大进展的原由。其本质,就在于自身意识,不等于自我意识。

自我意识,作为一个概念,需要重新界定。对于一个人而言,以灵肉分离的视角,主体是灵魂;而以意识分离论,主体就是意识。灵魂是人的主体,在灵魂的自然属性之下,意识才是人的主体。当然,这样的转换,只是基于人的视角。因为在灵魂的视角中,尤其涉入轮回观念时,灵魂有其更深入的属性;那就是佛的空性,或者人的灵性。但是,没有一个概念,可以如意识一样,既可以是主体的主语,也可以是对象的宾语,还可以是主体和对象之间的关联,即谓语。主体的意识,可以意识到,对象的意识;这是一个三重意识合一的反回(沙漏)结构,可以通达佛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即无上正等正觉。可以说,只有基于意识,才会有自我意识。

这样的界定,涉及太多的概念,对于读者而言,很难理解。正如哲学的隐晦艰涩,即若作为知识,也难以传递;而要成为人的有意识,更无以为继。这样的困难,不止于自我意识,也在于意识研究。其中的关键,在于意识作为人的主体,并不确定。也就是说,所有和人有意识的形成无关的概念,都难以内化为人自己的意识。比如意识,作为一个概念,只是和物质相关,那就只有唯物或唯心论的选择。但意识,一旦确定为人的主体,而且人的自己就是意识时,是否会有很大的不同?我,作为一个作者,写下的都是我自己的意识;而你,作为一个读者,也可以自己的意识,感受其中的一切。即若,这并不是自我意识,而更多是自我感受;但对于一本书而言,尤其我而言,也是一种改变。

我,和所有人一样,不喜欢改变。意识,对于我而言,也是一种非人的选择。就象“佛”字,具有“人+弗”的结构,隐含着非人的含义一样;了解意识,也必须超越人的视角,解构人于意识。意识+,就是要解构人的整体,并确定意识是人的主体。基于此,一个人才可以意识到,意识的存在,其实和自己密不可分。所以,看似分离的方式,却是合一的因果。一个人可以意识到自己的灵魂,就会改变对肉体,及其物欲的看法;一个人意识到自己,就是意识的存在体,会改变一个人的自己。一个有意识的人,只要研究自己,就可以研究意识。因为意识即自己,自己即意识。同样,了解意识,也是了解自己;反之,了解自己,也就是了解意识。意识+,凸显的意识,正是为了这样的意识。

你,也有一个“我”;他或她,也有一个“我”。正是因为这个共同的“我”,你作为一个读者,才能读懂我作为一个作者,写下的这些文字。文字,只是一个形式,人也是如此。意识,才是文字的本质,才是读写文字的人的主体。了解了这一点,这一本书,才真正打开了。我作为一个作者,也需要一个改变;你作为一个读者,同样也需要改变。其中的关键,就是意识+,让意识从人中分离出来,成为你和我的自己。这样的一本书,不论读和写,就成为一种内心的交流;只是,真的需要用心,或者用自己的意识。

意识+,可以呈现意识的方式,可以是相对抽象的念,也可以是关系人事的象。显然,念对于现实的人而言,经验不及,就难以理解;象,相对于念,可以意象,关联于人的经验。只是,念一旦呈现为象,就会远离内在的核心。这就是为什么要破象,或者抽象立念的原由。这是一个悖论,正如佛,从佛经到佛像,远离了如来。所以,这一本书,所有关于象的描述,会隐含一个意识力表的概念体系;每一篇,都会有意象(从AZ,以及AAABAO一共)29幅。意识力表,是一个基于意识的概念体系,将在第三篇“意识的镜子”中介绍;也可以阅读2011年之后的美廊作品,加以了解。那么,以下就进入“意识+”的每一幅的意象,感受其中的意识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57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