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美 廊

【IG】由 自 己 而 自 由『 I am free from myself 』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《意识学》\ 第二章 概念界定 \ 第二节 我的意识  

2015-01-10 11:22:20|  分类: 《意识学》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第二节 我的意识

我,作为一个人,具有特定的主体;但我,还是每一个人,都可以确认的主体。至于我是谁?对于人而言,这是一个可以能指,也有所指的我;而对于意识而言,我却并不能指,也无所指。因为我是谁,对于哲学而言,和“了解你自己”一样,就象一句神谕。我,作为一个概念,和非我相关,可以相对于“你”而存在。这个“你”,也不是特指的你,而是一个和“我”一样的你。我和你,他或她,都有一个我;那么,它作为无意识的生命体,是否有一个我呢?这是一个看似简单,却难以界定的问题。因为人有意识的奇点之前,我并不是我的意识;即若我有“我”的意识,也不能自称为我。我和“我”,在我的意识中,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。我,究竟是什么呢?

关于意识的概念界定,以及涉及了我,作为一个文字的双重结构,即两戈相对。以此而论,我的存在,就象是一面镜中,出现了另一个我的界限。这也可以人有意识的奇点,确定于物质的镜子中认出自己的那一刻,加以界定。我,在认出自己之前,可以说是存在的;只是,我并不能认出自己,也无法施身自谓。那么,假设我,就是意识;我在物质的镜子中,是否可以认出自己呢?这显然是不能的,因为意识是看不见的;我不能确认镜子中的自己,就是意识的存在。那再假设,我就是人,而没有意识,又会怎样?显然,我还是无法认出自己,因为我没有意识。所以,人有意识的确是一个奇点,可以创造一个我的存在。这也可以从自闭状态的儿童,你我不分的意识,有所验证。我的意识,象是有一个界限,象是经过一个门,才可以启现。

我的意识,作为一个词组,也具有概念的歧义性。我的意识,可以是关于我的意识,也可以是我有的意识。关于我的意识,可以归纳于我是谁的问题;而我有的意识,可以推演于人有的意识。我是意识,并不能在物质的镜子中认出自己,我就不是意识;我是人,同样不能认出自己,我也就不是人。所以,我是一个界面,一个意识和人的界面。对于意识而言,我可以是人;而对于人而言,我也可以是意识。《说文》注,“我,施身自谓也。”以此而论,我是因为身而自称;那么,我的本质,是否意识?

意识,已经界定于虚无的本质,并演化于不同的状态。人有意识的奇点,作为意识的一个演化阶段,成就了我。或者,我本质于意识,基于人的身体而自称我。许慎,以《说文解字》注的我,的确精妙。可见古人,也关注于我的存在,只是并不明确。关于我,在中国文化中的界定,还可以有几个例子。比如孟子“万物皆备于我矣”,庄子“今者吾丧我”。“吾,我自称也”,也来自《说文》。这里并不准备深究,我和吾,有什么差异;但我显然更意识化,而吾更现实化。我,作为意识的一种存在,具有人格的意味。所以,弗洛伊德可以精神分析的视角,确定本我、自我、超我的存在。或者,我就是意识的人格化,本我在于意识存在的本体,自我在于意识存在的自觉,而超我在于意识存在的自我超越。这是我的意识,作为一个人的自我意识。假如我的意识,可以深入意识的本质,就可以成为人有意识的共同。

人有意识的共同,是我的一个存在基础。我,对于意识而言,具有本质的虚无,需要以人的身体,才可以确认。但对于人而言,我并不一定深入意识,而直接以人格,相关于非我的部分。这一点,是我的意识本质,和人格不同的层面。也就是说,我具有意识的本质,以人的身体自称,就具有人格的意味。所以,我是谁的问题,可以有一个答案,就是意识的人格化。正如上帝,作为一个神,也具有人格化的耶稣那样;意识,作为一种虚无,也具有人格化的我。基于此,我的意识,就具有了神性。只不过,对于人而言,神的人格化是精神。神和精神,都具有意识性,都是人有意识的概念;而基于意识的概念界定,都将指向于意识的本质,即原始于虚无。我,也是如此;当我非要问我是谁,我就会虚化,回归于虚无。这对于佛的自觉而言,就是空性;因为空性所指虚空,正是虚无相对存在的本质。如果非要界定虚和空的差异,那虚是无边界的空,而空是有边界的虚。我,基于意识的本质,也是无边界的;比如我的世界,可以是整个世界。而我还有一个边界,就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我与非我的相对。所以,我不同于意识之处,就在于我不具备唯一性;这就象灵,分化于不同的魂、以及魄。这是我,施身自谓,必然的局限。但也是人有意识,可以转换的一个奇点,即我有意识。

我有意识,不同于人有意识之处,在于确定的一个主体。不管这一个主体,处于什么样的意识状态,都可以映射于整体意识。反而是我,以人的关系确定于非我,难以达成整体的意识映射。这也是自我观,必然的一个基点;因为我只有基于意识的本质存在,才可以通达意识的视界。如此,我有的意识,或者我的意识,才是一个意识视界的通道。这也是意识分离论,必然分离关系,尤其人与人之间的非我关系,才可以接近意识本质虚无的原由。同样,佛的自觉空性,也是如此。我的意识,只有不断出离于存在的此岸,才可以通达虚无的彼岸。只有在虚无的彼岸,才可以建立一个超越于人的我,一个不同于自我的超我。这个超我,本质上是另一个自我;但随着自我成长,超我也不断确立于更远的彼岸。此岸与彼岸之间,就是我的意识,可以自由流淌的意识流。此岸,作为本我的存在,也将不断地拓展。不过,那并不归属于本我,而归纳于理性。可以说,人有意识的理性,就基于本能的范畴;本我,作为本能的主体,只有基于潜意识,或者下意识才可以通达。我的意识,基于人格化的意识,也可以将意识的象限和范畴,转化于人的格局。反之,一个人的格局要改变,也必然基于意识的拓展。这是我的意识,基于自我意识的观念;基于人有意识的共同,你也可以自己的自我意识,加以概念的界定。

我的意识,是属于我的;因为我作为一个人有意识的局限,并不一定可以通达人有意识的共同,或者意识的本质。所以,这里的描述,仅限于个人化的意识。你作为一个有意识的人,也可以个人化的我的意识,自我确认。他或她,也是一个个人化的意识,也具有我的人格,我的意识。我作为一个人,在人有意识的共同之外,也有个人化的意识。所以,我的意识,广义上可以通达意识的本质,即原始的虚无;而狭义上,尤其人格化之后,涉及现实的心理层面,已经不同于你,他或她。这一点,对于了解我的意识,不管是广义,还是狭义的概念界定,都有所助益。假如这里的描述,不同于你的意识;那并不意味着我的意识,和你有本质的分歧。因为基于意识,我的意识,可以所见即所得。反而是我的意识,和你所基于的,所具有的视角,存在差异。也可以说,这时在意识着的我,所写下的,和你读时的意识,所处的状态有所不同。这其中涉及诸多因素,最核心的一个是,意识着的“我”。你和我,他或她,都是有意识的人,也都有一个意识着的“我”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10)| 评论(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